-
最新回答时间:2018-07-20 16:53:52
被浏览:2911
先来普及一波,清水泥为纯的紫泥矿直接陈腐加工成熟泥。原矿清水泥因视之古朴,经长期使用后老味浓厚,又乃古代陶人最喜使用,为流传较多传器之泥料,故以清水泥名之。具有干湿易掌握,稳定性高,黏性合理,成型较易
-
最新回答时间:2018-07-20 16:52:46
被浏览:1481
养壶并没有真正的诀窍,没有也不需要有速成的方法,只要平时保持干净,不用时保持干燥,时常擦拭保养是一件日积月累的事。平时养护紫砂壶应特别注意下面几点:1、用完后的紫砂壶必须坚持壶内干爽,勿积存湿气。2、
-
最新回答时间:2018-07-20 16:51:37
被浏览:1368
老壶和新壶不一样,光是开水并不能充分清洁、杀菌,朋友们可以选择用含氯的漂白水来清洁和消毒。这种漂白剂在市场上很容易买到,它的杀菌效果很好,而且本身也容易事后清除。不过记得要稀释,太浓的话,就要花很长时
-
最新回答时间:2018-07-20 16:50:46
被浏览:3541
大红袍泥料细密,手感柔和,红艳夺目,气质高雅,其喜气的味道可以和朱泥媲美,为比较稀少的泥料之一。保养的时候用软毛小刷子、茶巾等工具稍加擦试,擦与刷要适度。不能使用硬质清洁工具去进行清洁,不使用时尽量要
-
最新回答时间:2018-07-20 16:49:28
被浏览:1623
辨别化工紫砂壶方法:颜色过于鲜艳。大红大绿,大都是普通陶土加上化工染色剂调制的。表面过于光亮。一般是加入了过多的玻璃水制成或是喷浆制品。吸水性极差、无透气性。水淋在化工泥的壶身上会直泻而下,不被壶体吸
-
最新回答时间:2018-07-20 16:48:29
被浏览:3189
首重造型美态其形神兼备它是紫砂壶的主体,优美的造型才能打动使用,收藏者的心,它包括形体的权衡比例,形变化适度,作者对形象的表述。再试功能的实用性泡绿茶宜选取扁形口大之壶,散热快,绿茶不易变色。泡红茶,
-
最新回答时间:2018-07-20 10:30:33
被浏览:10089
对于泡茶利器紫砂壶而言,它无疑可以认为是茶具之中的“王者”,井栏壶作为诸多壶型之中的经典之一,它不同于西施壶的圆润小巧,保温性能比较优越,相反它的特点是广口而身筒高,与西施壶正相反的是,在紫砂壶之中,
-
最新回答时间:2018-07-20 10:30:05
被浏览:10193
卡盖就是紫砂壶制作工艺之中,壶盖形式的一种,跟牛盖、圆纽盖等形态形式是一样的,卡盖这款一般比较多的是特殊壶型才用得上,比如筋纹壶,花货等。卡盖指的就是壶盖的方向被固定,当方向不正确的时候,壶盖不能跟壶
-
最新回答时间:2018-07-20 10:29:24
被浏览:25314
紫砂被叫做五色土,颜色极为丰富,但紫砂泥料整体颜色都比较自然柔和纯正。在泥料中能够呈现一定的蓝色系的颜色的成品也的确是存在的,比如天青泥,但这种泥料最后呈现的颜色只是接近蓝色系,而并非是蓝色。自古而来
-
最新回答时间:2018-07-20 10:28:47
被浏览:2549
我们一般说的老壶指的是距今至少十年以上的茶壶,大部分老壶制作于上个世纪,部分稀有作品更可以追溯到清末至民国时期,大多都是私人收藏,曾被用来品茶泡养过。新壶不用多说,目前市面上能够买到的壶基本属于新壶,
-
最新回答时间:2018-07-20 10:27:04
被浏览:4803
淋水速干,代表着这壶的确是紫砂泥料制成的,而不是什么其它材料做出来的仿造紫砂壶的假冒货。之所以,可以用淋水速干的方法来鉴别是不是紫砂泥料,不论是大红袍、段泥还是朱泥等等,吸水性是由于泥料的特殊性所决定
-
最新回答时间:2018-07-20 10:26:11
被浏览:3769
很多壶友们经常认为一把会流涎水的壶是做工不好的表现,甚至拿来当成用来鉴别紫砂壶好坏的一个标准,我个人认为这是不妥当的。因为,一把紫砂壶出水时是否流口水,与以下几点有关:1、盖口的宽度;2、出水口(流根
-
最新回答时间:2018-07-20 09:54:43
被浏览:1743
紫砂壶的形态之中,被称之为“流”的壶嘴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,而壶嘴的形态样式可以细分为唇、额、嘴和嗉,这四个小部分才是整体的“流”,而出水的部分则被叫做“嘴”,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壶嘴了。在近现代对
-
最新回答时间:2018-07-19 18:57:11
被浏览:8232
历代陶艺家名人录:金沙寺僧(约1506——1566),江苏宜兴东南金沙寺之僧人,名逸。他喜欢和陶工们交朋友,并开始用细陶泥制茶具出售。供春(约1506——1566),是吴颐山的家童。吴颐山在金沙寺内读
-
最新回答时间:2018-07-19 18:53:04
被浏览:4147
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:顾景舟、蒋蓉、吕尧臣、汪寅仙、徐秀棠;省级工艺美术大师:何道洪、鲍志强、谭泉海、蒋淦勤、徐汉棠、李守才;省级工艺美术名人:李昌鸿、周桂珍、顾绍培、鲍仲梅、谢曼伦、吴震、潘持平、季益